1.我有一個傳統線下品牌,近期考慮大力拓展我的線上生意,但不知道如何找到我的消費者。

2.公司最近出了一個新產品,但是主管卻要求讓我準備消費者的洞察報告。

3.花了大筆預算在廣告上,效果卻不好。

.....以上幾種情況,你是否有遇到過。

行銷行銷,離不開行銷的本質,那就是人,也就是消費者。


在任何行銷模型上,舉例:4P、AIDAS、行銷漏斗,在思考行銷策略的過程中,沒有一個是離開"人",如果找不到你的目標消費者,投再多的廣告,花再多的預算,依舊沒有太好的效果。

有些時候,在行銷上容易對目標消費者的洞察進行粗略的分析,如:年齡、性別、地區,但僅僅這幾個維度是不夠的,因為太廣泛的人群,容易將預算投放到不必要的人身上。所以,你需要把消費者更具體化,你可以當作成一個"個體"。

可以想像成TA是你心目中的Idol,你想要了解TA的一切。

如果還是不能理解,沒關係,我整理了幾個問題,幫助你找到你的消費者。


一、他們年紀大概多大?

這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這是你要找的人群維度之一,假如你想要推廣"養生"的內容,卻主推廣在以年輕用戶人群為主的TikTok上,是不是可以考慮把預算減少放在廣場舞APP上,會不會效果來的更好?

當然不同的推廣渠道,有不同的效果。但是這部分也關乎我們要傳遞什麼內容給我們的目標用戶。

舉例來說:我要推廣一款針對兒童的手表,在推廣的網頁上顯示小孩使用它笑得很開心的樣子,但如果我是一個剛畢業22歲的大學生,看到這則廣告,我一點都沒有感覺,它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不需要它。

所以,由此可見,了解年紀不僅找到投放渠道,也能清楚知道應該傳遞什麼訊息給目標用戶。



二、他們住在哪裡?

了解他們都住在哪裡,這也是一個很簡單卻很重要的問題,因為你可以把預算準確的投放在合適的地域上,而不是浪費預算在不相關的地方上。舉例來說,我推廣一款滑雪套裝,但我卻投放廣告在東南亞地區,那裡的消費者族群卻用不到它,那這筆投放費用是不是就打水漂了?

因此,不僅得看他們住在哪,也得知道住在那裡的消費者真正的需求,而我們的產品是否真的適合TA。




三、他們的性別是?

有些企業跟品牌會認為說區分性別沒有意義對他們來說不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呢,有時候可以根據數據來看出一些性別上的細節。


這是一張關於禮品的性別數據報告,可以看到女性消費者關注的很多,但是下面這張圖卻顯示男性消費者的轉化率最好。

但是為什麼呢?可能有很多原因導致的,可以去猜想,女性更喜歡了解卻不願意進行消費,而男性在接受到訊息後喜歡直接消費。

所以對於品牌企業來說,知道誰是更喜歡了解的人?誰是喜歡直接消費的人?

這在行銷中是很重要的環節,可以針對不同的性別做出不同的廣告,分別的引導他們去消費。



四、處於什麼情境?

在推廣的時候也需要預想消費者身處的情境,

舉例來說,你推廣一款美白牙膏但沒有太多數據報告,卻又想要消費者到你的網站知道你的產品,那你可以思考在哪些渠道是他會經常瀏覽的,預設一些情境。

1.Google搜尋美白牙齒時,看到你的廣告

2.夜晚休息前,他刷著Instagram看到你的廣告。

3.消費者在YouTube瀏覽美白牙齒知識時,看到你的貼片廣告。

這些情境都可能讓消費者對你產生認知與興趣,引導他點擊你的廣告進到網站更加了解產品,但是如果他只是加入購物車,卻沒有結帳,這種行為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大多消費者可能覺得太貴。

所以再次試想他的情境,

在促銷節日內如雙十一、618等重要節日,針對加入購物車卻未結帳消費者進行優惠折扣的推廣,這次消費者可能就下單了。

消費者的情境有很多,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他是一個"工作一天很忙很累,沒有時間研究"的消費者,你在新聞頁面中,提供給他關於產品的效果數據跟研究報告,甚至是專業人士推薦的這類廣告,他下單的機率很大。

所以,可以針對不同情境,找到合適渠道推廣你的產品。


五、他們都在哪消磨時間?

大部分接受廣告的消費者,是處於腦袋比較放鬆且情緒較愉快的狀態。

廣告受眾的心情直接影響其對於廣告傳播活動的參與程度。 當廣告受眾處在一個心情愉悅、放鬆的狀態時比較願意接受廣告資訊,而處在煩躁、緊張時則容易反感、排斥廣告資訊。 受眾在空閒、無聊的時間比較不容易排斥廣告,會新增自己參與廣告資訊的廣度與深度,也就是會新增廣告資訊的接觸量,並且會較認真地閱讀廣告資訊。 比如,受眾在等車的時候不但會較往常更加認真地閱讀報紙,而且還會在時間充裕的情况下更加認真地閱讀報紙上的廣告資訊。

所以,在數字化的年代,他們不免花很多時間在網上衝浪,所以打聽一下他們是在哪裡消磨時間,了解後你抓準時機推廣,消費者更容易了解你的產品。

以下幾種是大多消費者消磨時間的狀態

1.可能在Facebook瀏覽最新KOL說的內容

2.可能刷著Instagram看朋友分享的內容

3.刷著新聞APP

4.玩遊戲

5.看視頻APP、看直播

6.線上閱讀

7.與朋友聊天

8.其他APP



六、他們都喜歡什麼樣的內容?

了解消費者喜歡什麼樣的內容更有助於推廣廣告,如果他們喜歡某些KOL,而這些KOL說某些話是他們認同的,那你在推廣的時候,用同樣的口吻與他們溝通聊天,他們對於廣告會產生信任感。

這就和交朋友是一樣的,這些內容都是社交貨幣,在陌生環境下,用他想聽的話與他溝通,更容易產生有好感的第一印象。

舉個案例,2018年非常火的延禧攻略,許多美妝品牌為了蹭熱度將他們的口紅顏色與劇中的主角們結合,並通過KOL宣傳緊隨熱點,引爆話題,使大多女性消費者便開始討論,如哪個妃子是自己喜歡的,哪個口紅擦在她身上好看,這時品牌就搖身一變成為消費者討論的對象。



所以,再行銷環節中,別忘了他們喜歡的內容,用消費者感興趣的內容與之溝通成為他們的朋友。

-------------------------------------------------------------------------------


以上,是針對"找到你消費者"必回答的六個問題。

你可以複製這些問題到你的文檔中,並且一一回答,希望這能幫助你更加了解你的消費者。

一、他們年紀大概多大?

二、他們住在哪裡?

三、他們的性別是?

四、處於什麼情境?

五、他們都在哪消磨時間?

六、他們都喜歡什麼樣的內容?


最後有問題,歡迎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