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想整理一篇關於Google Analytics的文章,幫助您更快速上手。
一、建立你的追蹤程式碼
在重點內容開始之前,必須要在您的後台建立Google Analytics的追蹤程式碼。
因為它是必須通過您後台數據,才有辦法進行整理分析。
(以前設定時,偷偷覺得Google應該有很多網站APP用戶的數據,但是呢,除非您是大企業有能力在後台開發自己用戶分析工具,小企業建議還是比較適合用Google Analytics😆😆😆😆)
建立Google Analytics的追蹤程式碼有幾個小步驟,。
●第一步,建立或登入 Analytics (分析) 帳戶:
●第二步,前往 google.com/analytics
選擇您適用的方式:
如要建立帳戶,請按一下 [Start for free]。
如要登入帳戶,請按一下 [Sign in to Analytics]。
●第三步,在 Analytics (分析) 帳戶中設定資源:每一個 Analytics (分析) 資源都分別代表您的網站或應用程式,用來向網站或應用程式收集資料。
●第四步,在資源中設定報表資料檢視:資料檢視可篩選資料供您查看。舉例來說,您可以只查看公司內部 IP 位址以外來源的所有資料,或是與特定銷售區域有關的全部數據。
(下面這則視頻,可以幫助您加入追蹤程式碼)
二、了解Google Analytics的層級
可以先看一下Google Analytics的報表關於帳戶這塊,可以發現,它是將資料進行分層,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管理這些資料一方面為了一目了然,好操作;另一方面是市面上太多公司使用這個工具,如果不將其作為分類的話,會很亂,不好管理。
基本上在理解這部分時,可以想由大往小。
|機構組織Organization:機構組織含括產品和使用者。機構組織代表公司,因此您可以透過機構組織存取貴公司的產品帳戶 (例如 Analytics (分析)、「代碼管理工具」和「最佳化工具」),以及管理產品使用者、權限和跨產品整合。
|帳戶Account:「帳戶」是 Analytics (分析) 的存取途徑,一個機構組織可以擁有一或多個 Analytics (分析) 帳戶。
|資源Property:「資源」是指網站、行動應用程式或裝置 (例如資訊站或銷售點裝置);每個帳戶可包含一或多項資源。
那在資料檢視的層級中,你應該如何建立你的資料呢?
Google的建議將資料分為三類,這樣你會更好操作,也更好理解。
1.主要檢視資料Master View:主要是執行每日的報表跟分析作業。
2.備份資料Raw Data:備份資料,這樣以防萬一出現任何錯誤。
3.測試資料Test View:可以設定排除一些流量,如:排除一些IP流量(內部員工的流量)。
三、思考您的行銷目標
建立好你的追蹤程式碼且認識了Analytics的層級後,
您需要搞清楚您的品牌在行銷中要達到什麼目標,才能更好的去判斷你行銷後的成果是否有效
以下是我的舉例
●A公司是個初創品牌,想要讓更多人認識。
目標—知名度
●B公司的網站流量很足且穩定,但是會員量很少。
目標—註冊
●C公司的會員很多,但是有將近6成會員都沒有下過任何一單。
目標—消費
而在Google Analytics中,針對各式各樣行銷目標,有著自己的統整思考,以下圖片為Google Analytics的行銷漏斗與解釋。
解釋─
●客戶開發:建立品牌意識引起使用者的興趣
●行為:使用者與商家品牌進行互動
●轉換:使用者成為客戶並與商家品牌完成交易
所以基於它的行銷漏斗的解釋,我們可以判斷ABC公司的行銷目標在漏斗上是處於什麼位置。
A公司 知名度→客戶開發
B公司 註冊→行為
C公司 消費→轉換
了解這些,基本上你就知道在報表中,你需要關注什麼了~
四、關於報表導覽的行銷漏斗
在左邊導覽條,可以先看到首頁、自訂報表。但在這塊屬於進階內容也是屬於你想要單獨了解的報表,所以暫時不討論這個。
重點是在報表下有幾個重點部分客戶開發、行為、轉換是緊接行銷目標而你要了解的。
第一部份,客戶開發
基本上是以流量為主,也就是分析導入你網站或APP的流量。
Google Analytics在這個欄目進行區分,可以幫助行銷人員可以更好理解是從這個報表的細則是哪個環節導入的流量,而在報表上,也會區分不同的流量來源,以下是Google Analytics的流量來源參考與解釋。
- 1.隨機流量─非付費的Google搜尋結果,也就是自然流量
- 2.CPC─付費的搜尋廣告流量 像是:Google Adwords
- 3.參考連結網址流量─用戶在點擊某個網站導入你的網站
- 4.電子郵件流量─Email帶來的流量
- 5.Non─直接輸入網址的流量
基本上就是這幾項來源,但在這部分有更細的內容,如下圖,你可以看到Adwords的那些關鍵字帶來多少流量,且費用是多少。
主要是分析你網站或者APP裡的用戶行為,舉例來說,點擊你網站的某個視頻或者網頁等等。
在這部分,可以理解為有兩個重點,也就是"到達網頁"與"事件"報表
- 1.到達網頁:監控每個到達頁面的跳出次數和跳出率
- 2.事件:可以追蹤用戶與網站的特定元素的互動情形,例如:追蹤用戶點擊影片或者下載等事件。
從下圖可以看到每個頁面的停留時間、跳出率等等,最簡單的是,由此可以推斷出用戶比較關注哪個頁面,或者,可以判斷出某個頁面停留時間雖然長,但是為它花費費用較低,是否它如果花更多費用,則它的效果會更好。
那關於事件的報表,可以看到"Enhanced Ecommerce"的效果最好,但由於這個報表事件項目較少,所以沒有太多參考性。
那關於事件的報表,可以看到"Enhanced Ecommerce"的效果最好,但由於這個報表事件項目較少,所以沒有太多參考性。
PS.關於不重複事件為去除消費者重複觸發事件真實的數字。
第三部分,轉換
這部分主要為轉換的情況,而對於電子商務網站來說,最重要的是交易次數或者收益為主,因為對於網站來說,最重要就是能讓用戶消費。
除此之外,就是在轉換中最重要的部分"電子商務的總覽"中,可以看到在某個期間的報表,那可以判斷這段期間收益是否達到您的期望,同時可以在下圖中,很直觀看到"Google Crewneck Sweatshirt Black"為收益最高。
以上是關於行銷漏斗的內容。
五、關於報表導覽的目標對象
在這個欄目中,你如果是行銷人員可以很好的理解,這裡是分析這個報表中的TA,它包含了很多關於TA的分析,像是興趣、地理位置、行為、來自哪個行動裝置等等。
舉例來說,一個想要打入全球市場的APP,想要嘗試投放到不同地域,於是做了一個測試版,加入Google Analytics的追蹤程式碼。然後通過目標對象的分析,發現某某地域的用戶下載你的產品最多,那就可以思考,是否這個地域的用戶適合這個APP。
--------------------------------------------------------------------------------------------------------------------
基於以上內容,不知道您對於Google Analytics是否有大致了解,但其實光從這篇文章能完全了解Google Analytics的用處是不夠的,之後有機會,我會整理關於這個工具的進階內容。
最後,謝謝您看完這篇文章,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給我~
祝福您們~~😉😉😉😉












0 留言